在九月號的ELLE雜誌裡面,最讓我目光戀棧連看二遍的文章便是龍應台的那篇「永遠在外面看主流」。在講究色香味精緻廚藝的時尚餐廳裡會有這樣的一道知性料理,著實讓我感到意外,當然這或許也是標明對文化事物清楚的認知與犀利的批判也是一種時尚。對我而言,能在前面引導某種領域的事物,並對其發展有一定程度的原創性貢獻,就是一種時尚。譬如某類型的電影美學、某特別的設計風格、某新穎的化妝技術、某流行的穿著打扮、某獨到的理論架構等都是。 也因此,龍應台其強烈的個人寫作風格當然也是一種時尚精神的展現。 時尚是一種生活的質感,一種精緻的美學眼光,一種極端都會氣質的鑑賞…        文/ 方文山


現在到底是怎樣的一個朝代

    以上那篇短文是針對9月月號ELLE雜誌的閱後感,即將發表於10月號的ELLE雜誌上。我之所以在厚厚一本時尚雜誌中特別青睞與注意到龍應台那篇文章,實在是因為龍應台教授一直我所激賞的作家之一,所以自然而然的,當下閱讀的視線也就始終離不開那篇「永遠在外面看主流」。曾有媒體記者問我從小到大受影響最深的幾本書時,我當時不假思索的說,就是高中時所讀的龍應台的那本野火集。因為我一直以來就是個民族意識較為強烈的人,我歌詞作品裡那股濃郁的民族風應該就是最顯著的創作圖騰了,但我的民族認同感是屬於血源文化層次的,而不是國籍符號或意識形態上的。

    前一陣子我MSN上的暱稱自取為「民粹主義者最難被教育的地方是,他不知道自己的價值體系與行為模式很民粹,他甚至也不曉得什麼是民粹主義,或者他了解民粹一詞的意涵後,卻絲毫不覺得自己的行為有何不妥」,這暱稱雖然稍嫌冗長,但也著實的代表了我這陣子對政局紛亂的一種心境反射。獨裁者最偏愛民粹主義了,因為他可以將所有的貪腐與不義,或者自身的權力欲望透過民粹主義包裝成正義的一方,於是所有反對或持不同意見者皆被視為有所企圖與邪惡的敵方。我到現在才知道被人扣上帽子、貼上標籤不是大陸文革時才會出現具政治目的性的行為;在現今的台灣政壇,任何人只要發表了一些時事的觀點後,第一步要被眾人檢驗的,不是他文中探討了什麼內容,而是抽絲剝繭的審視他文章裡的政治成份,到底是深藍,或者泛綠,甚至是偏中, 如果文章內容並不絕對性的偏向那一個陣營,那就以百分比來衡量,偏藍的意識多一點呢?還是綠的色彩比較濃?總之,透過檢驗來篩選出一個人政黨傾向的顏色,永遠比問題本身重要!

    二次大戰時,猶太人就是被希特勒透過民粹主義煽動成低劣骯髒的種族(猶太人怎會低劣骯髒呢?事實上猶太人整體國民的教育素質與在學術上的貢獻大家有目共睹),於是乎,這被透過民粹主義的有色眼鏡所認定的低等種族,開始從優秀的日爾曼領土上像細菌般的被一一消滅。最後,在德國納粹有效率的執行下,所謂六百萬的猶太病菌在二次大戰中被完全撲滅。二次大戰後東南亞各國剛從從殖民地掙脫後不久所爆發的排華運動,當時,馬來西亞就曾有馬來人高喊過「馬來人的馬來西亞」,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馬來西亞是馬來人的,這一樣是在搞民粹主義,但最起碼華人與馬來人不論在文化、血統與宗教上確有顯著的差異,也因此很容易被民粹主義者所煽動。但馬來西亞正因為當年深受民粹主義之荼毒,政局動蕩,死傷無數,所以今日挑動族群意識在馬來西亞是個極大的禁忌,不同族群間的械鬥與相互攻擊的懲罰甚重。這是馬來西亞政府從民粹的血的教訓中,所學到的理智的、正確的種族政策。

    台灣漢人族群間的差異僅僅是移民來台的時間不同,以及各階段移民有其自身不同的歷史共同記憶,這跟華人與馬來人間種族上的根本差異迥然不同。在什麼階段與時間來台的移民,本來就會帶著最後移民前的歷史背景與成長經驗,所以對台灣這塊土地的情感認同,也往往會根據自身不同的歷史記憶去解釋。但這種差異並非是文化、血統以及宗教上的,而應該說是一個人對歷史認知的養成教育上,其時空背景的確會有所不同。 這不同族群間對土地情感解釋權上的差異是應該要彼此尊重的,而不是被拿來操弄,當然前提必須是建立在你對台灣這塊土地有繁衍後代永續經營,與安身立命的歸屬感,這是最根本的核心價值,任何企圖煽動民粹主義的行為都是危險的。因為民粹主義所造成的禍害其所承擔與付出代價的人,是命運綁在同一條船上的所有人,並非只禍及帶頭喊口號或行動的人,因為大部份的乘客人根本無力阻止掌控輪機房或有權決定航向的人將船航向險灘或暗礁,卻只因為跟你在一艘船上,所以也必須跟著一起溺斃陪葬。那些被政治人物所操弄的民粹主義,猶如政治嗎啡一樣,讓自身陣營的群眾興奮情緒高亢,並且同仇敵愾,槍口一致對外。但弔詭的是,這所謂對外的槍口,其實是對內,對自己生活周遭擦身而過的同胞,開撕裂族群的槍,而且炮火猛烈,毫不手軟。

    台灣近期的政黨傾向,其實已經某種程度的宗教化了,把政黨的政策當成不可被質疑的信仰,而不是可供辯述的理念。將自身所信仰的政黨宗教化後,其可怕的地方在於不論任何問題,都只管立場不問是非,因為有誰能容忍別人汙衊或挑釁自己的信仰呢?不論這信仰本身或教主領導人有何錯誤與瑕疵,因為在他們眼中那些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黨同伐異,悍衛自身所信仰的價值體系為第一優先,任何抵觸教義的論點與人都被歸類為邪惡的一方,必除之而後快。於是乎,已經到了完完全全無法就事論事的地步了,寫批判針砭時事的文章,先不管文章內容所指為何物,只在意撰寫文章者其本身政治立場的傾向。唉!怎麼會有這樣的一個朝代呢?批評朝庭施政或上位者的言行時,就要緊的不是大臣所遞交的奏折內容,而是先查清楚這個人的政治立場,是敵對宰相的人馬?還是我方陣營的官吏?於是乎,族群間莫名的仇恨感竟變成不適任之政治人物的護身符;於是乎,對任何政策的批評都被解釋成含有政治目的性。所有一切的一切沒有真相、沒有是非、沒有對錯,永遠只有立場;不在我方陣營所做、所說,所批判的任何事物,都失去了道德正當性。現階段不論藍綠陣營其實都有這種偏執的傾向,對正義的解釋權操之在自身顏色的陣營裡,邪惡的永遠是不同黨派色彩的敵方。

    一直以為連續劇裡「海瑞罷官」那種是非混淆、黑白不分,貪官污吏橫行讓人無能為力卻又咬牙切齒的時代,只會出現在中央集權民智未開,皇權至上的封建王朝。萬萬沒想到,這種連續劇裡才會出現的戲劇性情節,如今竟然會活生生、血淋淋的在教育普及媒體發達的台灣持續性的上演。雖說如此誇張的形容有點危言聳聽,台灣目前的生活景況也還不至於有所謂官逼民反、民不聊生的境地,但「是非混淆、黑白不分,貪官污吏橫行讓人無能為力卻又咬牙切齒」的這幾句話,我們卻又驚駭的發現似乎是某些人現階段的心聲,問題是,我們是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台灣,而不是五百年前那個以八股取仕的明朝!這…這…這現在到底是怎樣的一個朝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nwenshan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0) 人氣()